客服热线:95336 交易日 8:30~17:00   本网站已支持IPv6
    • 财通移动端

      财通资管

      官方微信

      财享通

      微信公众号

      财享通

      手机客户端

      财通资管

      诚聘英才

    资产荒将凸显专业资管机构价值

    作者:杨庆婉 来源: 发表日期:2016-09-12 14:50:49

    马晓立的名字最初为资本市场熟知,是以航空机场行业/交通运输行业明星分析师的身份。从2005年起,他曾连续6年蝉联“新财富最佳分析师”第一名,曾任中信证券研究部执行总经理,却在2011年离开分析师行业,此后少有公开消息。

    直到2014年底,财通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(下文简称“财通资管”)成立,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的马晓立才重新出现在公众视野中。

    今年已是马晓立在财通资管深耕的第五个年头。也是在今年,他被《证券时报》评选为“2016中国最佳资产管理领军人物”。

    生于浙江,毕业于浙江大学,又在一家浙江背景的券商工作,马晓立的行事风格与价值观亦染上了浓浓的浙商儒风——在同事与下属的评价里,他为人务实平和,注重细节。

    在这位领军人入主之后,财通资管驶上了“快车道”——目前,财通资管的管理规模已经超过1300亿元。基金业协会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,至20166月末,其主动管理规模达653亿元,位居券商资管第18位。

    日前,马晓立接受了记者的专访,阐述了“资产荒”背景下的资产配置之道,以及他对券商资管发展路径的思考。

     “新常态”下投资机构苦中有甜

    2013年的“钱荒”,到目前的“资产荒”,中国资本市场正在面临一场变局。

    也许你还记得2012年、2013年,市场上购买信托产品都还默认为刚性兑付,收益率达到8%很是常见。20136月出现钱荒,货币基金收益率大幅攀升,余额宝正是抓住了这时机发展起来的,但这种情况正逐渐远去。

    过去几年人民币还在升值,国外市场很羡慕,但实际上那是一种不可持续的状态。马晓立对此的看法是:因为融资方都是房地产和政府平台,这两个行业在支持高风险利率,而实际上企业是吃不消这么高的利率的。

    马晓立表示,逐渐接受与应对无风险利率下行的“新常态”,对资管机构而言“苦中有甜”。一方面,缺乏优质基础资产,倒逼资管机构降低产品转型创新;另一方面,日益增加的居民财富保值增值的需求,对资管机构是显而易见的机会。

     “资产荒”背景下,诸多资金都在寻找相对安全又具备一定收益率的优质资产,资管机构在资金端的机会大增。但马晓立认为,为投资者持续创造价值才是资产管理行业的安身立命之本:“我们会严格控制资产端的标的资质,把安全、风险和收益率放在首位,而不会片面追求管理规模。”

    战术上“变”+战略上“不变”

    目前,为应对资本市场新形势,财通资管坚持“变与不变”:战略上“不动如山”,继续坚持练好内功,做好投资研究和风险管理的基础工作;战术上“拥抱变化”,主动顺应市场、业务和监管的变化。

    作为一家在固定收益投资领域较有声誉的资管机构,财通资管的债券型产品因其业绩和综合实力,一直受到市场的关注。对近期频频暴露的债券信用风险,马晓立认为,这对于专业投资机构而言,正是凸显价值的时机。

    首先,从去年6月开始,沪深交易所发布了债券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新规,更严格地设立了债券的准入门槛,普通投资者参与债券投资的难度在加大;

    其次,信用风险的暴露对普通投资者来说,意味着债券投资的风险/收益不再匹配,而对专业机构来说,是发挥专业优势、寻找错杀品种的机会;

    其三,作为专业投资机构,我们能够选择可以承受更高风险的机构客户,为他们提供服务;最后,信用风险的暴露,对我们锻炼债券投研队伍,尤其是信用研究队伍来说,是很好的契机。

    随着债券类资产的收益率逐渐走低,寻找优质资产的难度增大,个别机构甚至由于资金长期空置,出现融资成本高于资产收益的“倒挂”现象。

    为应对债券类资产收益率走低的问题,财通资管布局“大固收”概念下的资源整合,“以债券为基础,把量化对冲投资、股票质押、定向增发、可交债等业务与固收相结合,积极打造‘固收+’业务。”马晓立表示。

    公募打开券商资管转型天花板

    2015年末获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后,财通资管的首只公募产品“财通资管积极收益债券基金”于今年7月发行,仅9天即募得13.43亿元,刷新了当年同类产品的募集规模纪录。

    马晓立认为,公募业务的开展为券商资管的战略转型打开了“天花板”。大资管时代,为不同投资门槛、不同风险和收益偏好的投资者提供一揽子的财富管理服务,将会成为综合型财富管理机构的发展目标,而公募业务又是其中重要的拼图之一。

    尽管公募已成红海,但马晓立相信,券商资管的公募业务具有独特的优势:“追求绝对收益的理念可谓是券商资管的‘灵魂’,从产品的设计、投资策略,到风控、绩效,都能体现这一点。”他透露,财通资管货币类、权益类公募产品的发行也已提上议事日程。

    除了公募基金业务之外,财通资管的另一个新业务方向是结构融资。财通资管的结构融资部在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服务的同时,还进一步准备向ABSPPP、产业基金、非公债等方向发展业务。截至20168月上旬,财通资管结构融资部主动管理规模已达近百亿元。

     “这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时代。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期、居民财富重新配置的高潮期与资产管理行业的裂变扩张期相逢,躬逢其盛,我们既觉得兴奋,也深感压力和责任。我们希望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,紧紧围绕客户的需求和痛点,为其创造长期、稳健、可持续的投资回报,和一流的投资理财服务体验。”马晓立如是说。